輔神禮儀研究中心:禮儀專題「殯葬禮」

輔神禮儀研究中心:禮儀專題「殯葬禮」

歸根--天主教的生死觀與殯葬禮

錢玲珠

前言

生死,是人生大事。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對基督徒來說,卻是「未知死,焉知生」。在義大利的米蘭,第四世紀的大聖人盎博羅削主教(St.

Ambrosius,約339-397)的骷髏屍身,就穿戴著主教服飾,放在以他為名的一座聖堂中,供人憑弔、默想死亡。正如一代大哲海德格所省思的,人生是邁向死亡的旅程,凡是人,必然有肉體凋萎的時刻,即使像聖盎博羅削主教這樣才智出眾、在成為主教之前曾經是位高權重的大政治家的人物,都不免終於要放下人間的一切,雙手空空地回歸天鄉--生命的根源,何況是我們呢!而我們可以如何善死,正要看我們是如何善生。

一、天主教的生死觀

基督徒信仰的核心,是兼具天主性和人性、救贖人類的耶穌基督。耶穌基督的一生,是由一連串的救恩事件所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闡釋耶穌基督生、死意義的「降生奧蹟」和「逾越奧蹟」。

(一)耶穌基督的降生奧蹟

基督是天主之子,卻道成肉身,屈尊就卑,降生人間,讓有限、有死的人類,得以分享他無限、永恆的生命,這就是耶穌基督的「降生奧蹟」。在一幅繪於十五世紀,現存於紐約的著名「耶穌誕生」的聖像畫(icon)中,嬰孩耶穌用襁褓包裹得像木乃伊,降生在像祭台、也像棺材的馬槽裡,而馬槽是放在象徵無明人世的漆黑山洞中。天上的天使和人間的牧童,正因救世主的誕生,而歡樂歌詠。代表普世萬民的三位東方賢士,也在異星的指引下,不遠千里,前來朝拜。耶穌基督的降生成人,展開了他在人間的救世之旅,為黑暗茫昧的世界,帶來光明,改寫了人類生命的歷史。這是一幅深具神學意義的聖像畫。因為,基督是為死而生,他生命的意義,就在於為了救贖我們而捨命,他在愛中犧牲了自己。

(二)耶穌基督的逾越奧蹟

耶穌基督的「降生奧蹟」,是指向他的「逾越奧蹟」。在舊約中,梅瑟帶領天主子民,出離埃及,由奴役獲得自由,由死亡獲得生命,與天主訂立十誡盟約,進入天主允諾的「流奶流蜜」的福地。這個出谷、逾越,為以色列百姓帶來新生命,也是新約中基督逾越奧蹟的預像。

耶穌基督來到人間,顛覆了當代許多價值觀,打破了許多虛偽的外表框架,到處宣講真理,讓真誠的愛的生命得以流溢。他用言語、用行動、用祈禱,碰觸人心,治癒人身,改變了人的生命和命運。他更教導人們呼喚天主為「阿爸,父啊!」讓天人之間,建立更親密的父子關係。最後,他在人的愚昧和私心中,完全的奉獻出自己,藉著十字架上的祭獻,完成了用血與生命,對人類的救贖。

所謂的「逾越奧蹟」,指的就是耶穌基督的受難、死亡、復活、升天。耶穌純淨無瑕,沒有任何罪污,卻被視為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後快。耶穌深知祭獻自己的時刻到了,就在逾越晚餐

的時刻,祝聖了餅酒,成為自己的體血,分給眾人飲食,預示他為眾人的捨命犧牲,和眾人因共飲共食他的體血,而在他內共融為一體。

晚餐之後,耶穌就在祈禱中被逮捕,受了一夜肉體和精神上的凌辱,第二天,他在加爾瓦略山上,以無罪之身,被施以當時最屈辱痛苦的刑罰,釘死在十字架上,獻出他的生命,完成他對世人的救贖工程。

不同的是,基督克勝了罪和死亡,在死後復活了!祂的復活,完全改寫了人的生命史!死亡,不再是生命的終點,生命不再是車到站了,就下車。耶穌基督復活了,讓所有相信祂、跟隨祂、也願意和祂用相同的方式,不斷犧牲自己、為別人而活的人,都能分享祂永恆不死的生命!祂復活之後,在人間顯現給祂的門徒,祝福他們平安,勉勵他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以聖三(聖父、聖子、聖神)之名施洗,讓普世萬民,都能重新找到生命的根源,結束了人間旅程之後,就像基督一樣,升到天上,回到美麗的天鄉。在那裡,「豺狼和羔羊將要一起牧放,獅子要如牛犢一般吃草」,在這天主的聖山上,「再也沒有誰作惡,也沒有誰害人」(依65:25)。

(三)生命的創造和根源

基督以祂的死亡,創造了人類的新生。 「創造」,也是基督徒對生命的重要概念。眾所周知,在舊約聖經的一開始,就是創世紀,描繪了一個生動美麗的創造故事。在天主的愛和期許中,創造了天地萬物,並按照自己的肖像,創生了人類。從此,有了覆蓋萬物的天、承載萬物的地;照亮世界的光、讓萬物憩息的夜;富於生機的鳥獸蟲魚、花草樹木,和它們可以遨游、生長的海和陸。最後,有了受託管理這一切,並能繁衍成長的人。

創造,是混沌中的開闢,只有天主才能有的作為,這是主宰的行動。並且,天主是「無中生有」,在基督內,由無中創造。因此,我們可以說,天主,是生命的源始,也是終向。

二、天主教的殯葬禮

基督徒相信:「死亡」,不是生命的結束,只是轉換,這樣的概念,也表達在殯葬禮中。數年前,英國戴安娜王妃的殯葬禮中,就唱了許多歡讚的阿肋路亞歌曲,以示她已進入永恆生命的喜悅。雖然基督徒的殯葬禮源自猶太人的殯葬傳統,但由於在歷史上的分離,所以今天各基督宗派,在殯葬禮的安排上,多少有些不同,現在,簡單介紹天主教殯葬禮的簡史,和當代的情況。

(一)梵二前的簡史

根據七世紀羅馬禮書Ordo的記載,當死亡臨近時,通常會舉行感恩聖事,這是復活的象徵。此後,一直到臨終,家人、朋友都會輪流為垂危者讀耶穌受難史。

當死者的靈魂已離開身體後,眾人一同祈禱:「天上諸聖,請來!」在誦讀聖詠113首之後,又祈禱說:「願天上的眾天使來迎接你。」他們還為亡者在聖堂中誦讀日課,對經是「願天使領你進入天國樂園,願殉道者歡迎你,並引你進入聖城耶路撒冷。」在遊行至墓地時,同時誦念聖詠117首,並回應:「為我打開大門,當我進入時,我要歌頌上主」。而聖詠113和117首,也是在猶太人逾越晚餐時誦讀的聖詠,這其間的關係,不言可喻:基督徒的死亡,即是出谷和逾越。

中世紀時,對死亡的看法,由平安、逾越,逐漸轉變或嚴厲的最後審判。天主和天使不再在天堂門口迎接死者來到,取而代之的是守衛,在他們進入天堂庭院之前,詳加審斷。因此,基督徒的死亡,不再是出谷奧蹟的完成,而是一種嚴酷的折磨。

1614年的Ordo,則將聖事和祝福的的儀節,也加進殯葬禮儀中,並同時包括了兩個互相對立的看法:死亡是凱旋或賞報;以及死亡是苦難和折磨。這時候的殯葬禮,是神父在聖堂門口,等候著死者的靈柩,和陪伴靈柩一起前來的悲傷家屬。神父在靈柩上灑聖水,象徵死者已脫離罪惡的掌控,回復純淨。

我們雖然相信天主的仁慈,但基於情感需要,仍不斷祈求天主讓死者免除地獄的痛苦。而「頌謝詞」的禱文,更是懷抱真誠的希望:「上主,為信仰你的人,生命只是改變,並非毀滅;我們結束了塵世的旅程,便獲登永遠的天鄉。」這個圖像,比死亡是一個讓人陷落的坑洞,更符合基督徒的信仰。

(二)臨終觀護

就天主教對死亡的關懷而言,不是由停止呼吸才開始,臨終關護,已是十分重要的過程,天主教傳統中有七件聖事,其中的病人傅油聖事,就與此相關。人在病痛之中,特別是臨終時,尋求天主的支援和力量,是十分重要的。

通常,由神父和教友一起探訪臨終病患,安慰、鼓勵病患和家人、看護。通常,病人傅油聖事包括

1. 準備禮

致候:主禮神父問候大家。

灑聖水:為紀念洗禮,並懷想基督的逾越奧蹟。

導言:主禮神父簡介今天聚集的目的,並祈求天主對病人的降福。

懺悔式:(如果病人希望此時舉行和好聖事也可以)。

2. 聖道禮

讀經:讀經的內容,通常和耶穌基督治癒病人,復活死者、或給予痛苦的人希望相關。

講道:神父可以簡單的闡釋剛才的讀經,勉勵病患和家人在天主慈愛的眷顧下,勇敢的承擔病痛的十字架,把自己的痛苦,和十字架上耶穌基督的痛苦和祭獻相結合。

代禱:所有參禮者,可以為病患、家人、醫護人員,及所有在病痛中的人祈禱。

3. 傅油聖事

祈禱:主禮神父邀請大家為病患祈禱。

覆手:主禮伸開雙手,覆蓋在病人頭上,祈求天主派遣聖神,賜予恩寵,醫治並祝福病人。

祝聖病人油

傅油禮:神父以剛剛祝聖的油,傅抹病人的額頭和雙手,並配以禱文。

祈禱:主禮邀請眾人一起祈禱。

4. 領聖體

天主經:這和感恩禮中領聖體的方式一樣,先以天主經祈禱。

領聖體:與主共融。

結束禱文:領聖體後,神父邀請大家祈禱。

5. 禮成式、祝福式

而在病患彌留時,可以和好聖事、傅油聖事、感恩聖事一併舉行,並給予臨終大赦。

當然,除了禮儀的部分之外,天主教會對臨終病患及其家人,還有其他的關顧和照撫。

(三) 殯葬禮儀

在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之後,禮儀有了許多變革。殯葬禮儀,也在1969年頒佈,1989年重新修訂。羅馬禮殯葬禮儀,可以在家庭、聖堂或墓地舉行。

綜合來說,所有的禮儀族系,都有相似的四大部分:

1. 致候

主禮以安慰的態度和言語,來接待亡者的親友,以及信仰團體的成員。鼓勵大家用超越的眼光,面對團體中一個肢體的逝去,並懷者信德,瞻望復活的主基督。

2. 聖道禮儀

在殯葬禮中的恭讀天主聖言,特別具有下列的意義:

宣告逾越奧蹟。

教導信眾要紀念亡者。

要懷抱將來在天國重聚的希望。

鼓勵基督徒在生活中,活出對永恆生命的見證。

描繪天主所設計、經營的世界,天主召叫的人,將來都要回歸這美麗安詳的天國,在其中,沒有痛苦和死亡。

換言之,聖道禮不在對亡者歌功頌德,而是在復活基督的光照下,期待聆聽「永生之言」。

3. 聖祭禮儀

如果殯葬禮在聖堂舉行,感恩聖事則是首選的禮儀方式。

4. 告別禮

告別禮,是教會最後一次把亡者交託給天主。在埋葬亡者之前,基督徒團體和亡者親友,對亡者作最後的告別。

三、華語教會殯葬禮的本地化

雖然天主教的普世教會對殯葬禮有一通則作法,但梵二大公會議之後,鼓勵各個地方教會,按照當地的文化,加以適度的調整,以更落實基督信仰和本地文化互融的「本地化」理想。

以下,是台灣和香港天主教會教會,按照羅馬《殯葬禮典》的三階段祈禱:守靈、出殯(包括入殮和辭靈禮)、下葬(土葬或火葬),在殯葬禮的本地化上,所作的一些努力。

(一) 守靈

守靈的基本結構是:

詠唱聖歌

致候與導言

開端祈禱

聖歌

聖道禮儀

祈禱文

主禮以十字架降福亡者

結束禱詞。

出殯前夕,也可以在亡者家中舉行守夜禮。內容繁複,可以包括:

追悼禮:祝福喪服、聖歌、讀經、祈禱、追述亡者生平、獻詩歌、信仰生活見證(或講道)。

誦念「亡者日課」,即為亡者的晚禱:聖詠、讀經、禱文。

為亡者祈禱:玫瑰經、耶穌苦難禱文。

聖經誦禱

向亡者致敬:灑聖水、讀經、為亡者祈禱文、奉香、三獻禮、家屬及參禮者向亡者行禮、降福禮。

(二)入殮

入殮禮的主要結構是:

致候及導言

聖道禮

降福棺木

獻香

灑聖水

祈禱

遺體入棺

向遺體致敬

蓋棺

禮成。

(三) 出殯

出殯禮的主要結構是:

歌詠

致候

祈禱

聖道禮

禱文。

(四) 辭靈(告別)禮

辭靈禮的主要結構是:

導言

灑聖水

歌詠或諸聖禱文

獻香

獻花

封棺

家屬及參禮者向亡者行禮

啟靈禮。

(五) 土葬

土葬禮的主要結構是:

祝福墓穴

向墓穴及靈柩灑聖水及奉香

主禮導言

祈禱

靈柩入土

封墓禮

歌詠

拜別禮。

(六) 火葬

火葬禮的主要結構是

致候與導言

諸聖禱文

灑聖水

屬及參禮者向靈柩行禮

點火

禮成歌詠。

(七) 骨灰、遺骨安放禮

主禮及家屬都集合在骨龕前,骨灰、遺骨安放禮的主要結構是:

致候與導言

灑聖水

聖詠

天主經及祈禱

結束祝禱

封碑

獻花

家屬及參禮者行禮。

(八) 安靈禮

安靈禮的主要結構是:

安放靈位

家屬向遺像或靈位行禮

灑聖水

祝福

禮成歌詠。

(九) 圓墳

當墳墓建造完成,親友共聚在墓地,舉行圓墳儀式。主要結構是:

讚美詩或聖歌

祈禱文

灑聖水

禮成。

(十)追思禮儀

在華人的風俗中,作七和百日是十分重要的追思亡者的習俗,因此,天主教華與教會,也作了一些嘗試。

作七: 「作七」禮儀,是以七個聖道禮為基本結構,作法是:

致候

主禮導言

歌詠

聖道禮

諸聖禱文

向亡者敬禮(獻香、花、果、酒,及三鞠躬禮)

祝福及遣散。

但在七週中,每週的讀經和祈禱主題不同:

頭七:耶穌面對亡

二七:十字架--苦難的奧蹟

三七:聖瑪利亞--痛苦之母、憂者之慰

四七:如果我們與基督同死,也必與祂同生

五七:我們期待著肉身的救贖

六七:你們在天上的賞報是豐厚的

七七:新天新地--基督要永遠消除死亡

(十一)百日與週年忌日、冥誕

通常,在百日與週年忌日、冥誕時,以追思感恩禮來紀念即可。只是在禮成式之前,加上對亡者的致敬。

結語

1015年的一本福音書中,有一幅插圖,畫著基督的復活: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但不是痛苦的神情,而是復活之後,與十字架旁跟隨他的的婦女和門徒,張大眼睛,快樂的交談。十字架不再是致人於死的刑具,而是表達克勝死亡的復活光榮,因此閃爍著光輝奪目的金色光芒。整個場景,不再是加爾瓦略山的受難之地,而是生機一片的天國。一片青綠的背景中,滿地生花,生氣勃勃!等待埋葬基督的心墳,也成為宮廷的形狀,那是我們都要回歸的故鄉----新耶路撒冷、新天新地。

我們由天地的主宰天主所創生,我們也要回歸到生命的根源--天主的家中。生命永無止境,先我們而去的親人朋友,已在天鄉等待著我們的重逢!

本文原刊載於台北:社區發展季刊(內政部),96期,2001.12月

相关阅读

浙江丽水市内哪里最繁华?(浙江丽水市内哪里最繁华的地方)
365提款成功但是不到账

浙江丽水市内哪里最繁华?(浙江丽水市内哪里最繁华的地方)

⌚ 09-04 👁️ 8017
第一次相亲怎么和女生聊天找话题,推荐十个经典话题!
优哈优哈加盟
365app官网下载

优哈优哈加盟

⌚ 07-22 👁️ 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