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足球直播——人民政协两次转型的历史记录
欢迎来到365足球直播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史撷英

人民政协两次转型的历史记录

【字体: 】 【编辑日期:2015/5/5】 【作者:政协】【阅读: 】

《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生动地记录了人民政协诞生60年来,在人民政协性质和任务上两次转型的历史过程。这对于我们深入研究人民政协发展进步的历史经验,深刻认识人民政协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人民政协自1949年创建以来,在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从建设社会主义到在改革开放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两次历史性转折的重大关头,曾经有过两次性质和任务的转型。

第一次转型,发生在我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关头,特别是发生在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际。《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上卷收集的文献,真实地记录了人民政协这次历史性的转型。

在新中国成立时,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人民政协既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 式”,又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的权力机构。这种双重性质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本来,在1948年4月 30日发表的“五一口号”中,提出的建国方案是“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但是新中国成立时,通过普选召 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通过政协会议来建立新中国,选举中央人民政府。这样,全国人民政协就承担起了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的职能,从而使自己具有了双重性质。

经过三年艰苦奋斗,中共中央认为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已经成熟,1952年11月 决定立即着手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在这一经济、政治急剧变化过程中,在党外民主人士中出现了一些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有的提出召开人民代表 大会对民族资产阶级和民主党派是否有利;有的提出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后,人民政协是否还要继续存在?如果还要存在,它的性质是什么?它的任务是什么?针对这 些思想认识问题,毛泽东、周恩来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进行说明。毛泽东说:“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府,仍将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统 一战线的政府,它对全国人民都有利的。”1953年夏天,中共中央统战部还召开了第四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讨论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的统一战线组织问题和民 主党派人士安排问题。特别是,在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开幕前两天,毛泽东召集座谈会,发表了《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的谈话,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 要”。“政协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 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它的成员主要是党派、团体推出的代表。”同时,他论述了政协的五大任务,即协商国际问题、商量候选人名单、提意见、协调各民 族、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民主人士领导人员之间的关系、学习马列主义。后来,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又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 督”方针。这样,在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关头,人民政协在性质和任务上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型,即不再代理国家权力机构,将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 组织形式、各党派协商机关和实行各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民主形式长期存在。

第二次转型,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中卷和下卷收入的文献,生动地记录了这次转型的历史进程和历史贡献。

以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全党摒弃 “以阶级斗争为纲”方针的同时,发生了怎么样认识中国的阶级状况和民主党派、人民政协性质和任务的讨论。正在大家对这些问题十分困惑的时候,邓小平在 1979年6月15日,来到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回答了这些问题。他指出:“在这三十年中,我国的社会阶级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国的资本家阶级 原来占有的生产资料早已转到国家手中,定息也已停止十三年之久。他们中有劳动能力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中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与此相联 系,各民主党派现在“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 力量。”因此,“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 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 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也就是说,人民政协已经由具有不同阶级联盟性质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转变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这意味着,人民 政协开始了新的历史性的转型。

这次转型,围绕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中心任务展开,突出爱国主义和团结、民主,并进一步 明确了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1980年8月28日在《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要为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作出贡献》和同年9月29日《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重要 作用》中,邓小平在论述人民政协性质的时候,明确指出:“人民政协是巩固和扩大我国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各党派和无 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重要组织”,“也是我们政治体制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互相监督的重要形式”。在1989年1月2日,邓小平还批示“可组织一个专门 小组(成员要有民主党派的),专门拟定民主党派成员参政和履行监督职责的方案,并在一年内完成,明年开始实行。”根据这个批示,党中央经过研究,明确了我 国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这一重要定位,并在1989年12月颁发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

这次转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所收集到的,从党的十三届四 中全会到十六大,再从党的十六大到今天的文献,特别是不断修正完善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中共中央转发的《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 督、参政议政的规定》、江泽民的《人民政协继往开来的方向和使命》、胡锦涛的《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五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关于 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献,反映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 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政协制度规范化、制度化所作出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在实践中一步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 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人民政协的主题是团结、民主;等等。这意味着,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 政协的转型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完善、巩固和发展的新阶段。

人民政协这两次转型的历史告诉我们,它的地位和作用是谁也否认不了,谁也抹煞不了的。这不仅是因为它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的基本国情这块沃土之中,而且还因为人民政协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人民政协具有结构上的特点和优势。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创造。它的构 成不仅与西方议院包括上院或参议院不同,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也不同。人民政协在结构上由政党、人民团体、社会界别及其社会精英组合而成。它是中国各政党 各人民团体大联合、各界别大合作、社会精英大交流的人民民主实现形式。而且,政协会议的小组是按照界别来编组的,打破了区域性和行政性的壁垒,有利于充分 发扬民主。因此,人民政协是中国发展民主政治的好形式。人民政协结构上的这一特点是其优势所在。

其次,人民政协具有功能上的特点和优势。人民政协这一构成,决定了它必定也只能按照民主 的要求来运作;决定了这种民主主要以协商的形式来进行;决定了这种协商民主是集思广益、献计献策的融智式民主;也决定了这种民主所包含的监督必定是非对抗 性的民主监督。也就是说,人民政协能够把民主与和谐、协商与监督融于一体,具有独特的优势。

再次,人民政协在运作方式上也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人民政协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集中 体现在人民政协的运作方式上。人民政协运作的基本方式是实行会议制、提案制和反映社情民意制、委员视察制和调查研究制。人民政协的会议制,包括政协全体会 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常委专题协商会,各专门委员会会议等。在中国实行会议制的各种民主机构中,人民政协的会议制是最富有民主特点的。比如人民政协五 年一届,每年一次全体会议,会议期间,政协委员主要通过大会发言、界别分组会议讨论和界别联组会议讨论,提交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等形式来履行职责。与此同 时,为了开好会议,人民政协设立了专委会,在会前组织委员进行视察、调研,以期对会议讨论的议题有务实的内容和充分的准备。为了发挥政协委员的政治协商、 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人民政协还通过党政领导人或党政部门领导人听取大会发言、参加专题协商会、联合办案会等形式,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人民政协的会议 制。

我们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这一政治创新,一定要十分珍惜,十分重视,而不应该妄自菲 薄、自我贬低。《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集中反映了我们的人民政协的特点和优势。因此,作为政协委员也好,作为理论工作者也好,作为关心中国改革发展的公 民也好,我们都应该很好地学一学这部文献。